当前位置:主页 > 政策解读 > 专家解读 >

破“壁垒” 清障碍 优环境 维权益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时间:2025-05-08 | 栏目:专家解读 | 点击:

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困难与挑战,比如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服务供给等方面还存在阻碍。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为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把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用法律制度落实下来

在保障公平方面,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如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时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等作出规定。

在准入领域,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为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敞开大门,改变了以往模糊不清的准入规则,让民营企业精准知晓哪些领域可以进入,提升了市场准入的透明度与可预期性。

从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到要求有关部门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再到要求有关部门完善拖欠账款预防和清理机制,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平等原则贯彻在了具体的制度设计中。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构建系统性治理框架,在规范市场行为、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规定。立法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与政策落地机制,如要求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政府需主动听取民企意见,避免“政策悬空”;规定涉企政策制定前预留“适应调整期”,防止“一刀切”式监管对民企造成冲击;明确为民营经济组织申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提供便利,细化适用范围、申请程序等。

民营经济促进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独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预防、发现、治理经营中违法违规等问题,有效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行稳致远。

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保护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权益,规范强制措施,禁止违法实施收费、罚款或摊派财物,规范异地执法行为,规范政府履约践诺,加强账款支付保障等。立法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

当前,各地正在有力有序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将相关法律规定落地见效。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从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到规范涉企执法,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为契机,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折不扣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5月8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