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北京市科委、发展改革委、经信局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实施情况汇报会上报告,“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已初步形成。

2023年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由三地共同组织起草,分别由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通过并公布施行。在法规的护航下,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运行。
京津科创和产业资源优势互补成效初显。2024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800家、300家,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成功举办,签约合作项目53个,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元。
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联合绘制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库。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成交额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地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提升京津冀作为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4月7日